摘要
期刊定價一直是大學、研究機構和圖書館長期關注的問題。雖然訂閱費用歷來偏高,但近期分析揭示了與套裝定價、保密條款及各機構間價值不一致相關的更深層不公平現象。
本文探討學術期刊定價的運作方式,為何營利出版商通常收費遠高於非營利出版社,訂閱套裝如何掩蓋真實成本,以及為何某些大學為相同內容支付截然不同的費用。文章還檢視價格上漲對圖書館、研究人員和學生的影響,並考慮創造更公平出版環境的可能策略。
了解期刊定價結構的運作,有助於學者、圖書館員和大學管理者倡導透明度、談判更好的合約,並支持學術研究的可持續存取。
📖 全文文章 (點擊收合)
檢視各大學與出版商之間的期刊訂閱費用
在大學中,很少有議題能像學術期刊訂閱費用那樣引起默默的挫折感。數十年來,圖書館在面對預算縮減、學生需求增加以及數位存取期望擴大的同時,努力應對不斷上漲的價格。跨學科的學者們普遍擔憂訂閱費用——尤其是大型營利機構出版的期刊——與製作學術內容的實際成本幾乎沒有關聯。但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情況可能比先前理解的更加不公平。
最近一項研究,由The Guardian報導並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進一步揭示了期刊定價背後的運作方式。研究揭露了隱藏的合約、保密協議以及大學為相同電子期刊套裝支付的費用存在重大差異。這些發現引發了關於學術交流公平性、透明度和可持續性的重大問題。
1. 為什麼期刊價格如此之高
學術期刊一直以來都很昂貴,背後有多個結構性因素解釋原因。大型商業出版商控制著許多最具聲望的期刊——這些期刊是教職員在職業晉升、申請資助和學術信譽上依賴的。這些出版商通常將期刊打包成大型訂閱套裝,要求大學購買整套合集,而非單獨購買單一標題。這種打包系統大幅提高了成本,並使機構難以擺脫昂貴的合約。
同時,期刊對大學的價值增加了。電子存取允許多用戶同時使用,支持遠程學習,並在研究生產力中扮演重要角色。學生和教職員期望全面的數位存取,這迫使圖書館即使在預算緊張時也要維持或擴大訂閱。
然而,營利性出版商的利潤——通常每年超過30%——經常受到批評。使期刊成為可能的許多工作(撰寫、同行評審、編輯意見)由未受出版商支付的學者完成。由於大學提供內容和讀者,許多人質疑定價結構是否公平。
2. PNAS研究揭示的內容
PNAS研究解決了理解訂閱成本的一大障礙:出版商很少公開價格。許多合約包含嚴格的保密條款,阻止圖書館分享其支付的資訊。因此,大學幾乎沒有談判或比較價格的依據。
為克服此障礙,研究人員向美國公立大學提出《資訊自由法》(FOIA)請求,以獲取定價合約。結果令人震驚。看似規模、研究活動或學術特徵相似的機構,有時為相同的電子期刊套裝支付了截然不同的價格。
更令人擔憂的是,營利性出版商持續收取較高價格,且以每次引用成本指標衡量,提供的價值低於非營利學術協會。雖然每次引用成本是一個不完美的工具,但整體趨勢揭示了有意義的差異:非營利出版商通常每花一美元提供更多內容和更高的研究價值。
3. 各機構間的定價差異
研究發現,即使是購買相同套裝的各大學,訂閱費用也差異甚大。一些擁有大量註冊學生和高博士產出的機構支付的費用低於規模較小、研究強度較低的學校。在某些情況下,大學通過談判獲得了優惠價格。其他則因不知談判可能或缺乏籌碼,僅接受出版商的初始定價。
這種缺乏透明度造成了不公平的競爭環境。富裕的大學或擁有經驗豐富圖書館談判者的大學可能獲得較低價格,而較小的機構則支付不成比例的更高費用。由於合約是保密的,機構無法對其成本進行基準比較或爭取公平定價。
結果是市場中不同大學為相同產品支付的價格差異極大——這在大多數消費者市場中是不尋常的情況,因為買家可以[open]地比較價格。
4. 對圖書館、研究人員與學生的影響
高昂的期刊訂閱費用對學術生態系統產生深遠影響。大學圖書館常被迫做出艱難選擇:減少期刊套裝數量、協商較低成本的存取層級,或從其他領域如專著購買、特藏或學生支援服務中重新分配資金。
當圖書館減少期刊存取時,教學和研究質量會受損。學生失去接觸前沿學術的機會,研究生在進行文獻回顧時面臨障礙,教職員可能無法取得發表品質作品所需的廣泛資源。在高度依賴最新研究的學科,如STEM領域,這些限制直接影響學術產出和競爭力。
影響擴及學生,他們已承受不斷上升的學費和生活費負擔。圖書館資源削減可能影響他們的學習體驗,尤其是在研究密集型課程中。諷刺的是,支付更多期刊費用的大學可能被迫透過提高學生費用或削減其他服務來彌補,將財務壓力轉嫁給最無力承擔的人。
5. 市場動態與聲望的角色
大型商業出版商的定價權力受到學術聲望經濟的強化。由於期刊與聘用、晉升及終身職決策相關,機構感受到訂閱「必備」期刊的壓力。學者同樣感受到在這些期刊發表的壓力,進一步強化需求。
這種動態意味著出版商可以持續提高價格,因為圖書館無法現實地取消訂閱,否則會損害校園內的學術研究。結果是市場失衡,出版商幾乎不必擔心因價格上漲而失去客戶。
相較之下,非營利出版商——通常是學術社團——傾向將訂閱收入再投資於研究社群、會議及會員服務。他們的定價結構較為透明且符合學術價值,但往往不如高聲望的商業期刊受到關注。
6. 潛在解決方案與前進之路
已提出多種策略來解決期刊定價不公問題,儘管大多數難以大規模實施。一個選項是普及[open],這將移除付費牆並使研究免費可得。然而,全球實施[open]需要協調的資金結構、出版商間的共識以及學術出版的重大文化轉變。
一些學者主張抵制高成本的商業期刊,轉而支持成本較低、非營利的替代方案。雖然象徵意義強烈,但除非在各學科和機構廣泛採用,否則此類抵制的影響有限。
另一項提議是補償大學教職員提供的同行評審和編輯勞動。由於出版商直接受益於無償的學術工作,補償這些勞動可以幫助平衡經濟模式。但這一變革將根本改變出版生態系統,並需要跨機構的集體行動。
一個更可行的即時解決方案是更高的定價透明度。如果保密條款被移除或禁止,大學可以公開比較合約條款,更有效地談判並推動合理定價。公開訂閱成本有助於防止最極端的差異,並鼓勵出版商採用更公平的定價結構。
7. 公平定價作為學術公平的議題
期刊價格是否公平的問題超越了預算考量。它影響誰能取得知識以及哪些機構能全面參與全球研究網絡。當較小或較不富裕的大學支付不成比例的更多費用時,差距會擴大。資金充足的大學學生享有完整的期刊資料庫存取權,而資金不足機構的學生可能面臨限制其教育和職業前景的障礙。
確保公平取得學術成果是高等教育使命的基礎。透明且合理的期刊定價支持這一使命,幫助大學公平分配資源並維持廣泛的研究存取。
最後思考
機構期刊定價仍然是一個不透明且常常不公平的系統。雖然商業出版商提供有價值的服務並分發高影響力的研究,但他們的定價結構經常缺乏透明度和公平性。只要保密條款隱藏合約細節,大學就難以談判公平的價格或挑戰不合理的價格上漲。
一個更透明的系統不會解決所有出版挑戰,但它會使大學更接近一個學術交流支持——而非壓力——研究、教學和學生成功的環境。通過促進公平和透明,大學和出版商可以共同維護學術社群對廣泛且負責任地傳播研究的共同承諾。
對於尋求為期刊準備研究的作者——無論是商業還是非營利——我們的journal article editing service和manuscript editing service可以幫助確保您的作品清晰、精緻且準備好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