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過去一個世紀中,期刊文章的期望發生了巨大變化。曾幾何時,最受尊敬的學術和科學論文是冗長且數據密集的作品,充滿了詳盡的註釋、徹底的分析和長長的參考文獻列表。如今,在快速出版週期、全球讀者群和日益增加的投稿量的時代,期刊要求稿件簡潔、聚焦且結構高效。一篇精簡且組織清晰的文章更有可能在同行評審中獲得成功,有效傳達研究結果,並吸引現代讀者的注意力。
本擴充指南說明了如何為現今學術出版環境「精簡」研究論文。它概述了及早閱讀期刊指南的重要性、策略性組織的價值,以及使用表格和圖表呈現複雜數據的優勢。指南還強調了精簡論點、減少冗贅,以及在允許的情況下將補充材料移至註解或附錄的技巧。精簡論文並不意味著削弱,而是指優化結構、提升清晰度,並僅呈現期刊讀者所需的核心內容。
透過應用這些策略,研究者能產出聚焦、易讀且準備發表的稿件,旨在符合當代學術與科學出版的現實需求。
📖 全文文章 (點擊收合)
撰寫簡潔研究論文:現代期刊標準指南
過去,「正式」的學術或科學文章通常被期望篇幅龐大——有時甚至是字面上的重量。經典學術作品常常長達數十頁,充滿數據、詳盡註解、多重論點和詳盡書目。在許多領域,這種長篇且細緻的研究構成了學科進展的基礎。書籍和論文至今仍遵循此模式,提供背景細節和層次分明的論證空間。
然而,出版環境已經改變。現代期刊收到的投稿比以往多得多,面臨快速發表的壓力,且必須保持對跨多學科全球讀者的可及性。讀者時間有限,期刊頁數限制更嚴格,編輯期望稿件能簡潔傳達想法。因此,現今成功的文章既具學術嚴謹性,也風格精簡。
「精簡」的論文並非膚淺的論文。相反,它呈現論點或研究的核心要素,避免不必要的離題。它展現了相關性、清晰度、結構和重點——這些都是提升接受機率的品質。
為什麼現今的文章必須更簡潔
多種因素促成了現代對較短研究論文的偏好:
- 更高的投稿量 意味著期刊必須在更短時間內審查、編輯和發表更多稿件。
- 數位出版 鼓勵更短、更有結構的寫作,適合螢幕閱讀。
- 更廣泛的讀者群 意味著作者必須同時觸及非專家和領域專家。
- 競爭性資金和快節奏的研究週期 增加了快速發表的需求。
簡潔的寫作不會降低學術價值。相反,它提高了可讀性,加強了論證,並尊重審稿人和讀者的時間。幾乎所有期刊現在都期望精簡的手稿——許多期刊明確執行字數限制以確保一致性。
從研究期刊指南開始
撰寫符合期刊期望的論文最有效的方法是 在開始起草前 閱讀期刊的作者指南。這些指示決定格式、結構、引用風格、章節標題、手稿類別和字數限制。典型的限制包括:
- 正文的最大字數,
- 參考文獻、表格或圖表的限制,
- 對補充材料的限制,
- 偏好的結構(例如科學論文中的IMRaD),
- 摘要或圖形摘要的具體要求。
檢視近期發表的文章同樣重要。這樣做能揭示作者如何成功遵守期刊的期望——如何塑造引言、平衡數據與解釋,以及結構化討論部分。範例為您的組織和語氣提供指引。
如果您在起草時已考慮期刊偏好的結構,您的論文後續需要修剪的部分將大大減少。
建立支持簡潔的結構
組織良好的手稿自然較短,因為它消除了冗餘並防止離題。強有力的結構也幫助讀者順暢地理解您的論點。為了精簡您的論文,請考慮以下策略:
使用清晰、有目的的標題
標題和副標題塑造您的敘述。它們應該是:
- 簡潔,
- 準確,
- 反映章節內容,
- 引導,而非分心。
讀者應該清楚知道每個章節會包含什麼。設計良好的標題不僅提升可讀性,還能讓寫作更有效率,幫助您保持正軌。
策略性地安排資訊
許多冗長的手稿僅透過將資訊放在適當位置就能變得更短。例如:
- 將背景資訊移至引言。
- 將詳細解釋留到討論部分。
- 將原始數據放在正文之外(表格更佳)。
- 將次要細節移至腳註或附錄(如果允許)。
簡潔通常來自正確的安排,而非刪除。
使用表格和圖表來傳達複雜的想法
長段落描述數據通常可以用表格、圖表或視覺摘要取代。圖表非常適合:
- 呈現趨勢、變化或差異,
- 展示實驗設計,
- 繪製概念框架,
- 總結大量數據集。
但圖表必須遵守三個規則:
- 每個圖表必須有清晰且具描述性的標題。
- 每個圖表必須標註並編號。
- 每個圖表必須在正文中討論。
視覺元素不是裝飾。它們在您的論點中有意義地被引用時,才支持清晰度並縮短手稿。
精簡您的主要論點
研究文章通常是在數月或數年數據收集與分析後產生的。想要包含每一個想法、發現和細節是很自然的。然而,期刊期望作者只突出最重要的貢獻。
問問自己:
- 我的論文核心訊息是什麼?
- 哪些結果直接支持此訊息?
- 哪些發現是次要或附帶的?
將論文聚焦於最強且最連貫的論證線。次要想法可留待未來文章、論文、書籍章節或補充材料。
消除冗餘
重複是手稿變得不必要冗長的最常見原因之一。檢查:
- 重複的定義,
- 重複的方法描述,
- 重述圖表或表格信息的短語,
- 總結讀者已知內容的句子。
每一句話都應推動你的論點前進。
策略性使用註釋和附錄
許多期刊允許使用尾註、補充文件或附錄。這些工具可以在不犧牲完整性的情況下減少正文長度。用於:
- 大量原始數據表,
- 擴展的方法細節,
- 相互矛盾或探索性結果,
- 次要文獻回顧,
- 附加圖表或擴展分析。
但請避免過度使用。補充材料應該是支持主敘事,而非取代它。
實用的字數精簡技巧
即使是結構良好的稿件通常也需要最後一輪的精簡。可考慮使用以下策略:
- 刪減冗長句子,移除不必要的子句。
- 用簡潔的替代語取代冗長片語(例如,「due to the fact that」→「because」)。
- 避免過於謹慎的語言(如「或許可以建議」、「可能有人主張」)。
- 刪除冗餘的轉折語(如「總結來說」、「重要的是要注意」)。
- 策略性使用主動語態以減少冗詞。
- 刪除不增添意義的填充形容詞(如「非常」、「顯著地」、「相當」)。
精簡工作分階段進行最為容易。首先,刪除不支持您論點的整句或段落。接著精煉措辭。最後,在微觀層面上緊縮用詞。
讓每個字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簡潔的寫作並非為了縮短篇幅而縮短篇幅——而是為了提升清晰度、強化邏輯並讓您的研究自行發聲。精簡的文章成功之處在於它們:
- 清楚呈現關鍵發現,
- 聚焦於最重要的問題,
- 維持強而有力的敘事流暢性,
- 移除分散核心論點注意力的雜音。
現代讀者欣賞高效、易懂且有目的的寫作。
結論
現今的學術期刊重視聚焦、組織良好且呈現有效率的稿件。撰寫「精簡且緊湊」的論文並不意味著犧牲智識深度——而是以支持清晰度、可讀性和可發表性的形式呈現您的研究。透過了解期刊期望、強化結構、明智使用圖表、簡化論證並刪除冗餘內容,您可以產出既具學術嚴謹性又最適合當代出版標準的稿件。
如果您希望在提交前獲得專家協助來修訂、精簡或重組您的文章,我們的journal article editing和manuscript editing服務可以幫助您創作出一篇精緻、準備發表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