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直接引文在學術及科學寫作中扮演核心角色。它們讓作者能緊密接觸來源、展示證據、保留精確措辭並強化論點。然而,引文並非總是完全適合其出現的語境。有時包含錯誤、模糊詞彙、過時拼寫或罕見用語;有時作者希望強調重點或提供澄清,幫助讀者正確解讀引文。
本擴充指南說明如何以學術且透明的方式為直接引文添加修正、澄清、翻譯、註解及強調。探討何時需要此類補充、如何使用方括號格式、如何運用sic及“recte”等工具,以及如何倫理地施加強調。亦討論可能導致誤解或編輯批評的常見陷阱,並提供實用範例,協助作者避免過度註解。
負責任地使用引文是出版準備寫作的核心技能。透過清楚記錄每項修改並遵循公認慣例,學術作者維持誠信,避免誤導讀者,並產出符合學術交流高標準的稿件。
📖 全文文章 (點擊收合)
如何在研究寫作中為引文添加修正與澄清
引文是學術及科學寫作中強而有力的元素。它們保留作者的原話,展現對文獻的參與,提供權威證據,並允許作者討論或批評特定措辭或概念。但逐字引用並不總能保證清晰。有時引文包含錯誤、罕見術語、模糊指涉或古舊拼寫;有時引用者需提供強調、澄清或修正,以確保讀者按預期理解引文。
因為學術交流依賴精確性,故此對引文所做的補充必須透明。讀者必須始終能分辨哪些屬於原始來源,哪些是引用作者所添加。這需要謹慎標註、一致格式及遵守廣泛接受的學術慣例。若處理得當,這些補充有助於準確性、清晰度及可信度;若處理不當或未適當標示,則可能誤導讀者、扭曲原始來源的意義,或在同行評審時引發倫理疑慮。
為什麼要在引文中添加資訊?
作者通常直接引用材料,因為原文措辭重要:可能具有權威性、簡潔、表達力強或概念上重要。然而,即使是精心挑選的引文,也可能包含需要額外說明的特點。原作者可能使用讀者不熟悉的術語;文本可能包含過時的拼寫或語法;或段落中可能有錯誤需要更正,以免誤導讀者。
在這些情況下,添加明確標記的註解不僅可接受,且常常是必要的。它幫助讀者準確理解原文內容、您如何與之互動,以及他們應如何解讀段落中的任何異常特徵。
強調引文中的詞語
對引文最常見的修改是添加強調,通常透過斜體字。學者常斜體部分引文,以引起對討論中相關詞語或短語的注意。然而,強調必須始終被承認。您不能默默更改他人文字的排版。
為表示加強語氣,可在斜體部分後或引文末尾插入簡短註記,如 [italics mine] 或 [emphasis added]。您選擇的措辭靈活,但必須在整篇手稿中保持一致。
例如: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a clear trend toward increased variability” [emphasis added].
如果單一引文中出現多處斜體,允許在引文末尾一次性標明,而非在每處變更後都標註。
使用 sic、“recte” 及相關標記來更正錯誤
引用歷史文本、早期版本、抄本甚至現代資料時,您可能會遇到印刷錯誤、事實不準確或不尋常的拼寫。重要的是不要默默地“修正”這些錯誤。這樣做會改變原文措辭,並造成對來源內容的誤導印象。相反,學者會使用特定標記來澄清錯誤。
使用 sic 來保留原始錯誤
拉丁詞 sic(意為“如此”或“這樣”)用來表示錯誤或異常存在於原始來源,而非引用作者引入。它置於方括號中,緊跟在有問題的詞語或短語之後。
例如:
“The data was [sic] collected over three months.”
這裡,sic 表示語法不匹配是原文的一部分,而非引用者的錯誤。雖然某些領域謹慎使用 sic ——因為它可能顯得過於迂腐——其目的是保持對原文的忠實。
使用“recte”或“correctly”來提供更正
如果您希望指出正確的形式,而不僅僅是指出錯誤,您可以使用 [recte: …] 或 [correctly: …]。拉丁語術語在文本學中是傳統用法,但英語等效詞也可接受,且通常對讀者更容易理解。
例如:
“實驗於2018年Novembar [recte: November]進行。”
這種方法在不改動原文的情況下提供正確的信息。
添加註解、翻譯和澄清
學術寫作經常涉及來自不同語言、專業領域或歷史時期的材料。為了幫助讀者理解不熟悉的術語,你可以在引文中使用方括號插入簡短的註解、翻譯或簡要定義。
例子包括:
- 翻譯外來術語:“他談到了Schadenfreude [幸災樂禍]的概念……”
- 解釋過時的術語:“他整個冬天都穿著doublet [一種貼身夾克]。”
- 澄清模糊的指涉:“他們在黎明前抵達了城市[Paris]。”
這些補充應該簡潔。如果你的解釋變得冗長或複雜,通常最好在引文外討論,無論是在你的主要論點中還是在腳註中。
包含手稿變異和替代讀法
在文本學、歷史、語言學及相關領域,作者經常處理同一段落的多個版本。為了標示其他手稿或版本中發現的替代讀法,學者可能會在引文中用括號插入變異文本。
例如:
“騎士勇敢地[或『英勇地』]騎入森林。”
這種技術保留了主要引文的完整性,同時告知讀者文本傳統中的重要變異。然而,只有當變異讀法與你的分析相關時,才應包含它們。
在引文中表示不確定性或懷疑
有時一段文字包含準確性存疑的信息:不明確的日期、不確定的歸屬或有爭議的術語。為了表達不確定性而不改動引文,學者可能會在有疑問的元素後立即加上方括號中的問號。
例如:
“該條約於1642年[?]在模糊的情況下簽署。”
這種標記傳達了懷疑,但不會修改原始來源。然而,在括號中使用驚嘆號——通常用來表達驚訝——被視為不專業,應該在學術寫作中完全避免。
在清晰度與過度註解之間取得平衡
雖然提供更正和澄清很重要,但過多的括號補充會使引文在視覺上顯得雜亂且難以閱讀。大量註解的引文會分散讀者對你論點的注意力,並中斷你的寫作流暢度。它也可能給人一種印象,認為你使用了不合適的段落,並且過於努力地試圖使其符合你的討論。
一般原則是,問自己新增資訊是否對理解引文至關重要。如果澄清內容冗長、複雜或離題,請將其置於引文之外——在段落前後、您的評論中或註腳裡。
維護學術誠信與透明度
所有引文修改的指導原則是透明度。讀者必須始終能辨識哪些是原文,哪些是新增內容。這保護您的可信度,防止誤引指控,並允許他人驗證您的詮釋。對引文文字的無聲更改——尤其是影響意義的——被視為不道德,可能在同行評審或發表後審查中導致嚴重後果。
透明度也包括一致性。全文使用相同措辭(例如,[emphasis added])。括號、註解和修正的格式也要一致。如果您的領域有特定慣例,請嚴格遵守。
有效使用修改引文的實用技巧
- 引用前務必仔細檢查原始來源,尤其是在修正錯誤時。
- 如有可能,對照不同版本或譯本以確保準確性。
- 謹慎使用強調——過度斜體可能讓人感覺操控。
- 保持註解簡短;較長的說明請移至您自己的文本中。
- 清楚記錄每一項更動,以維持讀者的信任。
結論:深思熟慮的註解提升學術水平
對引文添加澄清、修正或強調不僅僅是技術性的操作。這是學術著作倫理責任的一部分。您作為學者的角色不僅是解釋來源,還要準確呈現它們。當您清晰且一致地註解引文時,您幫助讀者精確理解原文內容及其與您論點的關聯。
深思熟慮的註解能增強您的可信度,提升您的寫作,並有助於學術記錄的完整性。當運用得當時,它將引文轉化為您研究中精確且有意義的組成部分,而非混淆的來源。
如果您想要專家協助潤飾您的引文、參考文獻或整體學術風格,我們的journal article editing service和manuscript editing service可以幫助您準備一份清晰、準確且可發表的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