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抄襲——無論是無意還是故意——都是對學術誠信最嚴重的威脅之一。隨著大量研究資料線上可得及 AI 寫作工具的快速普及,風險比以往更高。抄襲損害聲譽、毀掉職業生涯,並可能導致開除、撤稿及長期的專業後果。
本擴充指南提供了**避免在撰寫研究論文時抄襲的全面策略**,包括如何仔細做筆記、正確改寫、負責任地摘要、適當引用、有效管理來源以及保護您的作品免受濫用。新增章節針對 AI 寫作工具提供**明確警告**,說明這些系統如何儲存用戶文字、提高相似度分數,並可能導致無意的抄襲。研究人員必須完全了解如何倫理使用 AI——以及何時完全避免使用。
透過紮實的研究習慣、謹慎的寫作、透明的引用方式以及謹慎使用數位和 AI 工具,您可以產出原創、可信且可發表的科學作品,真實反映您的學術貢獻。
📖 全文文章 (點擊收合)
如何在撰寫研究論文時避免抄襲
抄襲一直是學術和科學寫作中的嚴重問題,但在數位時代,風險倍增。隨著數百萬線上出版物只需點擊一下即可取得,抄襲的誘惑或無意中借用他人想法而未標註來源的情況大幅增加。與此同時,期刊、大學和研究機構現在使用先進的抄襲檢測系統,能即時識別全球資料庫中的相似內容。即使是引用不準確的小失誤,也可能引發學術不端調查。
抄襲包括未給予適當信用而使用他人的文字、想法、數據、圖片或分析。無論是故意抄襲還是無意抄襲,都會帶來同樣嚴重的後果——從不及格和開除學籍,到文章撤回和職業生涯受損。本擴展指南提供了避免抄襲並在研究寫作中維護學術誠信的完整路線圖。
1. 了解什麼是真正的抄襲
抄襲不僅限於逐字複製。它還包括:
• 未引用借用他人研究者的想法,
• 緊密釋義,複製語法或結構,
• 摘要時未標明來源,
• 未引用重複使用自己的作品(自我抄襲),
• 提交他人作品為己有,
• 未經許可複製表格、圖表或圖片,
• 使用 AI 生成的文本並將其作為原創研究呈現。
了解這些類別是避免抄襲的第一步。
2. 做準確且有組織的筆記
閱讀資料時,務必區分:
• 您的想法,
• 直接引文,
• 釋義見解,
• 摘要,
• 書目細節。
立即標記引文以防止日後混淆。將每個引用的完整細節與您的筆記一起保存,以避免意外遺漏。
3. 使用多種來源來培養獨立思考
依賴一兩個資料來源會增加無意中重複其結構或論點的風險。更廣泛的閱讀能幫助你:
• 形成你自己的解釋,
• 避免內化單一作者的推理,
• 辨識辯論、空白與矛盾,
• 產生更多原創分析。
4. 除非引用,否則不要複製貼上
複製貼上起草是意外抄襲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反地:
• 用自己的話改寫,
• 從記憶中寫摘要,
• 清楚標示所有複製的文字,
• 避免在視線中有原始資料文本時起草。
只有在打算包含直接引用時才複製。
5. 在寫作前先發展自己的論點
抄襲常常源於沒有清晰的自我論點。當你確切知道自己想說什麼時,你對資料來源的使用就會變成:
• 策略性的,
• 選擇性的,
• 解釋性的,
• 並且原創。
資料來源應支持你的論點,而非主導它。
6. 如何正確改寫
改寫是一項常被誤解的技能。正確的改寫必須:
• 使用完全不同的措辭,
• 完全改變句子結構,
• 反映你的詮釋,
• 忠實於原意,
• 包含引用。
僅用同義詞替換詞語並非改寫——那是抄襲。
7. 如何負責任地摘要
摘要應該是:
• 簡潔,
• 用你自己的話,
• 僅聚焦於主要觀點,
• 適當引用。
不要使用與原始來源過於接近的句子或片語。
8. 謹慎且正確地使用直接引述
直接引述適用於:
• 原始措辭具有強烈或權威性,
• 精確措辭至關重要,
• 必須重現定義或法律用語。
使用引文時:
• 在文本周圍加上引號,
• 精確引用,
• 完全符合原文措辭,
• 引入並解釋引用內容。
9. 始終檢查改寫、摘要和引用
草擬後,重新檢視每個基於來源的部分。確保:
• 改寫在詞彙和句法上有顯著差異,
• 摘要不過於接近原文,
• 引用正確歸屬,
• 所有借用的想法均有引用。
10. 正確引用所有來源並遵循風格指南
每篇研究論文必須使用一種公認的引用格式—APA、MLA、Chicago、Harvard、Vancouver 等。遵循其規則以:
• 文內引用或腳註,
• 參考書目或文獻目錄,
• 標點符號、順序、斜體,
• 引用的頁碼。
錯誤引用 = 許多機構認定為抄襲。
11. 承認所有視覺、數位及非文字來源
抄襲包括以下誤用:
• 圖像,
• 圖解,
• 圖形,
• 圖表,
• 資料集,
• 音訊或視訊內容,
• 模型或程式碼。
這些必須被引用,且許多需要正式許可才能重用。
12. 重用自己作品時請引用自己
自我抄襲是真實存在的。如果你重用:
• 你之前的文字,
• 你的舊數據,
• 其他論文中的圖表,
• 會議簡報的內容,
• 你的論文、網站或部落格的材料,
你必須引用自己並說明本篇論文中新加入的部分。
13. 有疑慮時,請引用
引用來源多餘總比留下未引用的材料而引發抄襲指控來得安全。請記住,“常識”因學科、國家和學術層級而異。
14. 保護你的作品免於被盜用
為了防止他人抄襲你的作品:
• 避免在共享空間中留下未完成的草稿,
• 使用強密碼,
• 登出雲端服務,
• 控制分享權限,
• 安全備份檔案,
• 避免過早發送完整草稿。
15. 請導師或指導老師審查您的資料使用
有經驗的研究人員能發現自動工具忽略的問題。他們可以指出:
• 過於接近的改寫,
• 缺少引用,
• 您的論點模仿來源的地方,
• 引用不一致。
16. 使用抄襲檢測工具——並了解 AI 風險
抄襲檢測軟體(Turnitin、iThenticate、Grammarly Premium 等)有助於識別:
• 過於接近的改寫,
• 意外抄襲,
• 缺少引用,
• 與您自己先前發表作品的相似性,
• 與線上文本或學生論文的匹配。
但有一個重要警告:許多 AI 寫作工具——包括基於 ChatGPT 的系統、線上改寫工具和一些“rewrite my essay”服務——會儲存或重用您的文字來訓練他們的模型。
這表示:
• 您輸入的任何內容可能會在其他 AI 輸出中出現。
• 相似度檢測系統會將 AI 撰寫的文字標記為“高度相似”。
• 您的寫作可能會被誤判為抄襲。
• 期刊越來越多監控 AI 生成內容,並拒絕依賴此類內容的稿件。
如果您將整段文字貼入 AI 工具進行重寫,您的內容很可能會被檢測為 AI 生成且被視為自我抄襲。
AI 對於創意生成或概念澄清很有用,但絕不可將 AI 產生的文字當作自己的作品提交。謹慎使用 AI,並始終手動修訂以確保原創性、準確性與學術誠信。
17. AI 寫作工具——優點、風險與抄襲危害
人工智慧工具在負責任使用時能支持研究。範例包括:
• 文獻搜尋助理,
• 語法檢查軟體,
• 腦力激盪提示,
• 複雜理論的解釋工具,
• 計算研究中的程式助理。
然而——這一點必須強調——AI 工具存在重大抄襲風險。
17.1 AI 如何提供幫助(合乎倫理)
可接受的使用範例包括:
• 詢問定義或澄清,
• 請求方法概述,
• 檢查語法或可讀性,
• 生成練習題,
• 收到關於您自己寫作風格的反饋。
17.2 AI如何導致抄襲(非故意)
AI可能會:
• 生成與現有來源相符但未標註的文本,
• 重現其訓練數據中的內容,
• 捏造“假引用”,
• 改寫過於接近,
• 產生可被檢測為AI生成的文本,
• 儲存您的寫作,增加未來相似度比率。
提交AI撰寫的內容作為您自己的作品 = 大多數機構視為**學術不端行為**。
17.3 避免與AI相關抄襲的最佳實踐
• 絕不直接將AI生成的文本複製到您的論文中。
• 將AI輸出視為草稿想法,而非最終句子。
• 始終用您自己的話重寫AI內容。
• 手動仔細核對所有引用。
• 提交前進行抄襲檢查。
• 遵守您機構的AI使用政策。
請記住:**期刊越來越要求明確披露AI工具的使用**。透明度至關重要。
18. 結論
避免抄襲需要謹慎的研究習慣、負責任的文件記錄、準確的引用、強烈的原創思維和透明的寫作實踐。隨著AI寫作工具的複雜性增加,現代研究人員必須更加勤勉。通過正確改寫、歸屬所有借用材料、明智使用檢測工具並謹慎對待AI,您可以產出反映您自身學術聲音且符合最高倫理標準的研究成果。
如果您想要專家協助確保您的手稿原創、引用正確且符合出版要求,我們的journal article editing service和manuscript editing service可以在整個出版過程中支持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