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 (AI) 正在徹底改變學術出版,從自動化文獻審查到協助研究分析。然而,隨著人工智慧工具變得越來越複雜,人們對學術內容的完整性、作者身份、透明度和道德考慮的擔憂日益加劇。確保人工智慧產生的內容保持最高的道德和學術標準對於維護對研究的信任至關重要。
本文探討了人工智慧生成的學術內容所面臨的挑戰,並提出了在負責任地利用人工智慧功能的同時維護學術誠信的潛在解決方案。
人工智慧產生學術內容的挑戰
人工智慧在研究和出版中的融合帶來了一些道德和實踐挑戰。研究人員、機構和出版商必須解決這些問題,以確保人工智慧增強而不是損害學術誠信。
1. 人工智慧生成內容缺乏透明度
最迫切的問題之一是人工智慧在學術寫作中的未公開使用。人工智慧生成的文本、引文和研究摘要通常與人類創作的內容無縫融合,因此很難區分人工智慧輔助和原創智力貢獻。
- 許多期刊和機構尚未制定明確的人工智慧揭露政策。
- 人工智慧可以產生看似真實的引用和分析,對研究的真正作者身份產生質疑。
- 如果人工智慧產生的內容沒有適當的歸屬,它可能會誤導讀者並造成有關智慧財產權的道德困境。
解決方案:機構和出版商應實施強制性的人工智慧揭露政策,要求研究人員具體說明在內容創作過程中如何使用人工智慧。
2. 人工智慧產生的引文和數據偽造
人工智慧模型經常產生不準確或不存在的引用,這是學術誠信的重大問題。這可能會誤導依賴適當引用進行進一步研究的讀者和研究人員。
- 有些人工智慧工具會偽造任何學術資料庫中都不存在的參考文獻。
- 人工智慧產生的研究摘要可能會誤解關鍵發現,導致文獻綜述中出現錯誤訊息。
- 人工智慧產生的內容可能會得出有偏見的結論,尤其是在有限或有缺陷的資料集上進行訓練時。
解決方案:研究人員必須驗證所有人工智慧產生的引文和數據,然後才能將其納入學術工作。人工智慧輔助引用工具應該只建議可以在Scopus、Web of Science 或 Google Scholar等可信任資料庫中進行交叉檢查的參考文獻。
3. 人工智慧創作的倫理問題
確定人工智慧生成內容的作者和責任越來越受到關注。學術誠信依賴研究人員對其工作負責,但人工智慧使這項原則變得複雜。
- 人工智慧缺乏智力責任感,不能為研究錯誤負責。
- 一些研究人員可能過度依賴人工智慧,從而損害原創性和批判性分析。
- 期刊正在努力確定人工智慧生成的內容是否有資格獲得作者認可。
解決方案: AI 不應被列為研究論文的共同作者。相反,作者應該在專門的部分清楚地說明人工智慧如何促進寫作過程。期刊應制定明確的人工智慧輔助創作政策,以確保透明度。
4. 抄襲和自我抄襲的風險
人工智慧產生的文本可能會無意中導致抄襲或自我抄襲,因為人工智慧工具經常從現有來源提取內容而沒有適當的引用。
- 人工智慧寫作助手可以逐字複製現有的研究成果,無需註明出處。
- 當研究人員使用人工智慧來改寫他們以前的出版物而沒有正確引用時,就會出現自我剽竊問題。
- 人工智慧產生的摘要可能與已發表的摘要非常相似,這引發了人們對學術資料庫中重複內容的擔憂。
解決方案:應使用Turnitin、iThenticate 和 Grammarly Plagiarism Checker等抄襲偵測工具在提交前審查 AI 輔助內容。研究人員必須確保人工智慧生成的釋義不會違反原創性標準。
5. 偏見和違反道德的風險
人工智慧模型是在現有資料集上進行訓練的,這可能會導致學術內容中存在固有的偏見。如果人工智慧工具反映出訓練資料中的偏見,它們可能會強化學術研究中的性別、種族或地理差異。
- 人工智慧生成的內容可能優先考慮以西方為中心的研究,而忽略多元化的觀點。
- 訓練資料中的偏見可能會導致少數族裔學者的錯誤陳述或被排除在外。
- 當人工智慧產生的內容誤解醫學、社會或法律研究中的敏感話題時,就會發生違反道德的行為。
解決方案:研究人員應在發表之前嚴格評估人工智慧產生的內容是否存在偏見和是否符合道德規範。人工智慧模型應該在多樣化、代表性的資料集上進行訓練,以減輕學術研究中的偏見。
確保人工智慧生成的學術內容完整性的解決方案
儘管人工智慧帶來了挑戰,但積極主動的策略可以確保其在學術出版中以合乎道德和負責任的方式使用。
1. 制定人工智慧透明度和揭露標準
為了防止違反道德的行為,學術機構和出版商必須建立明確的人工智慧揭露指南。
最佳實踐:
- 要求作者在其手稿的專門部分披露人工智慧輔助內容生成。
- 在期刊和會議上製定標準化的人工智慧透明度聲明。
- 鼓勵同儕審查員在稿件評估過程中檢查是否涉及人工智慧。
2. 加強研究人員的人工智慧倫理培訓
研究人員必須了解在學術寫作和出版中使用人工智慧的倫理影響。
實施策略:
- 大學應該將人工智慧倫理課程納入研究培訓計劃。
- 出版商應提供有關在手稿準備過程中負責任地使用人工智慧的指南。
- 研究機構應為教師和學生開設人工智慧素養研討會。
3. 實施人工智慧檢測和驗證工具
基於人工智慧的工具可用於檢測人工智慧產生的內容並防止學術不端行為。
AI檢測工具:
- GPTZero-偵測研究寫作中的 AI 產生的文字。
- Turnitin AI 偵測器-辨識 AI 輔助抄襲。
- Crossref 相似性檢定-篩選 AI 產生的研究的原創性。
期刊應將人工智慧檢測工具整合到同儕審查工作流程中,以篩選提交的文章是否存在虛假內容、抄襲和引用準確性。
4. 鼓勵人工智慧輔助研究中的人為監督
人工智慧應該增強而不是取代人類在學術出版方面的專業知識。研究人員必須嚴格評估人工智慧生成的內容,以確保準確性、原創性和符合道德規範。
建議做法:
- 使用人工智慧來輔助研究,而不是內容創作。
- 在發布之前,利用人類專業知識驗證人工智慧產生的數據。
- 確保人工智慧產生的見解符合學術誠信政策。
5. 建立學術出版領域的人工智慧治理框架
期刊、機構和監管機構必須合作制定學術出版的人工智慧治理政策。
主要建議:
- 定義研究和出版中可接受的 AI 用例。
- 在學術機構中設立人工智慧倫理審查委員會。
- 對人工智慧引發的研究不當行為制定處罰措施。
結論
人工智慧正在改變學術出版,但確保人工智慧生成內容的完整性對於維護學術研究的信任至關重要。必須透過透明度、道德培訓、人工智慧檢測工具和人工監督來解決誤導性引用、抄襲風險、作者問題和偏見等挑戰。
透過實施負責任的人工智慧治理,學術機構、研究人員和出版商可以利用人工智慧的優勢,同時維護學術文獻的可信度。人工智慧應該是提升研究品質的工具,而不是逃避倫理責任的捷徑。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持續的對話和合作對於確保人工智慧生成的學術內容符合學術誠信、透明度和道德責任的最高標準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