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寫作風格在學術和科學研究文章中扮演的角色遠比許多作者意識到的更為重要。雖然嚴謹的方法、可靠的證據和謹慎的推理構成學術工作的基礎,但最終決定研究如何有效傳達並影響讀者的是風格——清晰度、結構、可讀性和語氣。對跨多個學科超過1,000篇同行評審文章的研究顯示,最具影響力的論文往往不是僅僅準確無誤,而是以清晰、簡潔且引人入勝的文筆傳達思想。
本擴展指南探討了為何寫作風格在現代學術出版中至關重要。它展示了風格如何影響理解、同行評審、能見度、引用和讀者群;解釋了主動語態、敘事框架和具體例子等風格特徵如何增強稿件;並提供了在兼顧學科期望與易讀性之間取得平衡的指導。它還針對學術風格的常見迷思、研究寫作中常見的陷阱,以及在保持專業性的同時發展更強作者聲音的策略進行了說明。
無論您發表於生物醫學、社會科學、工程或人文領域,精進寫作風格能幫助您的作品脫穎而出,觸及更廣泛的讀者,並對學術對話做出有意義的貢獻。強而有力的寫作非削弱嚴謹性,而是放大它。
📖 全文文章 (點擊收合)
為何寫作風格在學術與科學研究文章中重要
學術與科學作者投入大量精力設計嚴謹研究、收集數據、分析結果並將工作置於現有文獻中。然而,許多人忽略了將這些智力努力串連起來的元素:寫作風格。研究文章或許呈現突破性發現,但若寫作過於冗贅、充斥行話或組織混亂,其潛在影響力將減弱。風格非可有可無的裝飾,而是學術交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跨學科來看,期刊編輯觀察到相同模式:寫作強勁的稿件在同行評審中進展更順利,獲得更正面評價,且發表後吸引更多讀者。相反地,寫作不佳的論文——無論研究多有洞見——常難以吸引審稿人或通過修訂程序。這現象非表面偏好,而是反映讀者處理資訊的方式及學術出版在快節奏競爭環境中的運作。
風格決定研究如何被理解
研究文章旨在傳達想法、證據與詮釋。若論文未能達到清晰,可能無意中掩蓋其貢獻。認知心理學研究顯示,當句子結構良好、術語清楚介紹且觀點有邏輯順序時,讀者吸收資訊更有效。風格薄弱的寫作——以複雜句法、定義不明的術語或突兀轉折為特徵——會使讀者產生認知負擔,妨礙理解。
這很重要,因為科學發現很少能自行說明。數據不會自行解釋或置於脈絡中;作者必須引導讀者理解其意義。清晰的寫作風格確保讀者能輕鬆跟隨論點。混亂或晦澀的風格迫使讀者解碼意義,增加誤解的可能性。在同行評審中,這常導致如下評論:
- 「論點不清楚。」
- 「作者應重新組織章節以提高清晰度。」
- 「重要概念需要更清晰的定義。」
許多批評並非源自研究缺陷,而是風格上的不足。
風格影響審稿人態度與編輯決策
同行評審和編輯時間緊迫,通常每月需閱讀大量稿件。寫得好的論文提供更順暢的閱讀體驗,使評審能在不被混亂散文干擾的情況下評估內容。評審也是人:當寫作清晰時,他們更傾向於正面看待研究;當寫作混亂時,可能會質疑基礎工作的可靠性或嚴謹性。
事實上,數個期刊已承認需要過度語言修正的稿件會增加編輯工作量,且在接受率低時可能不被優先考慮。因此,強而有力的寫作不僅能提升溝通清晰度,也能實際提高發表的可能性。
風格提升影響力與引用率
易讀的論文更可能被分享、引用和教學。學者通常傾向於那些能清楚解釋理念並以易懂方式呈現資訊的文章。清晰的標題增加被發現的機會;引人入勝的介紹鼓勵持續閱讀;結構良好的章節幫助讀者導航複雜資訊。關於引用模式的研究顯示,語言簡潔易懂的論文往往被引用得更頻繁,因為它們更容易被整合進他人的工作中。
相反地,以密集、名詞化散文撰寫的論文容易被略讀、誤解或忽視。有效的寫作風格不僅有利於個別作者,也透過使高品質研究更易取得,強化學術對話。
時尚學術寫作的樣貌
時尚的學術寫作在清晰與複雜之間取得平衡。它呈現複雜概念而不過度簡化,並有意識地使用語言引導讀者理解論點。以時尚風格寫作的作者傾向於:
- 使用精確、主動的動詞,而非繁重的名詞化,
- 提供具體例子以闡明抽象概念,
- 打造引人入勝的開頭以引導讀者,
- 使用過渡語保持敘事流暢,
- 謹慎選擇術語,避免無謂的行話,
- 保持一致的學術專業語調。
重要的是,時尚並不意味著非正式。它意味著清晰、有目的且以讀者為導向。來自工程、醫學、社會學和文學研究等多個領域的學者成功採用了風格技巧,且不損害權威性。
「安全」非個人化散文的問題
許多作者習慣使用非個人化、過於複雜的寫作,因為他們認為這樣會被視為更具學術性。這種假設已經過時。當今最具影響力的文章往往展現出成熟但易於理解的語調。過於抽象、非個人化的散文可能會:
- 模糊意義,
- 降低讀者參與度,
- 膨脹字數卻不增加清晰度,
- 阻礙跨學科讀者群。
行話在高度專業領域中有其位置,但必須謹慎使用。過度使用行話會使寫作變成只有專家能理解的密碼語言,限制文章的影響力。現代出版鼓勵清晰,不是為了迎合非專家,而是作為負責任地傳播知識的手段。
跨學科的寫作風格
不同學科有不同的文體傳統。理解這些差異有助於作者適當調整文體,同時仍追求清晰。
STEM 領域
STEM 寫作傳統上強調簡潔與客觀。然而,頂尖期刊越來越鼓勵更清晰的敘事框架、明確的論證以及謹慎使用主動語態。
- 建議:「我們使用……分析資料」
- 避免:「資料是使用……分析的」(若代理性重要)
社會科學
寫作具有分析性和理論驅動性。清晰的概念定義、結構化論證和謹慎的轉承是必不可少的。
人文學科
文體較為靈活,允許更豐富的詮釋細微差別、修辭變化和作者聲音。然而,清晰仍然至關重要;過度的文體修飾可能削弱分析深度。
最成功的作者會根據學科慣例調整文體,同時保持可讀性。
強化文體的結構選擇
即使是優秀的散文,若缺乏清晰結構也會失敗。強有力的文體寫作依賴於有意識的組織。
1. 強而有力的引言
有效的引言提供背景,指出研究空白並解釋核心貢獻。它不應以細節淹沒讀者,而應自信地引導他們進入主題。
2. 合理的段落劃分
每段應聚焦於一個主題,從清晰的主題句開始,並以證據或分析支持。
3. 轉承與指示
熟練的轉承有助於讀者理解複雜的推理。像「相反地」、「基於此發現」或「然而,這種解釋引發了更多問題」等片語提供了重要的指引。
4. 簡潔的結論
強而有力的結論是綜合——而非重複——論文的主要觀點,並強調其重要性。
提升寫作風格的技巧
策略性地使用動詞
動詞推動句子。選擇精確的動詞能增強清晰度。
- 弱:“本文提供了對…的描述”
- 強烈:“本文描述了…”
用具體細節取代模糊的抽象詞彙
抽象詞彙會減慢理解速度。具體措辭能使意義更鮮明。
大聲朗讀
朗讀您的寫作能暴露節奏問題、尷尬的措辭和不清楚的過渡。
尋求同行或編輯的反饋
其他讀者能發現您可能忽略的模糊之處。專業編輯也能加強清晰度和語調。
個性與語氣的角色
有些學者擔心在文稿中加入個性會損害專業性。但適度的語氣——表達信念、強調重點或使用豐富的例子——可以使寫作更令人難忘,而不降低嚴謹性。目標不是顯得非正式,而是展現自信和智識目的。
寫作風格可以被衡量嗎?
像可讀性測試和風格診斷(例如“Writer’s Diet Test”)等工具可以提供句子冗長、過度依賴抽象名詞或被動結構的見解。這些工具最好作為指引而非嚴格規則,但能突顯收緊或增強文稿的機會。
結論
寫作風格是學術與科學溝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絕非事後考量,而是影響研究如何被看待、理解和重視。清晰、引人入勝且精確的寫作能強化論點、改善同行評審結果、提升可讀性並增加引用影響力。時尚的學術寫作不是裝飾,而是有效的溝通。
如果您希望獲得協助以完善手稿的風格、清晰度或結構,我們的manuscript editing和journal article editing服務可以幫助您準備出精緻、引人入勝且適合發表的學術文稿。